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數位簽章、數位信封、數位憑證

數位簽章


數位信封

已收件者的public key 加密使其他人無法取得其內容則稱為數位信封

配合使用數位簽章和數位信封

文件內容先以寄件者的private key做出數位簽章,後以收件者的public key 加密做成數位信封,則可增加安全性


數位憑證
轉自http://askeing.blogspot.tw/2007/12/blog-post.html


數位簽章跟憑證是不同的東西!
我們可以把 [數位簽章] 想像成 [蓋章] 一樣的東西,
在一份資料上面蓋了章,證明這份資料確實是某人發出的,
也就不會有事後賴帳不承認這事實的情況!
而 [憑證] 則可以想像成 [公鑰的保證書],
以此為憑來驗證拿到的公鑰真的是某人的公鑰。

接下來可能要配合圖片比較好說明,
圖二 為 A傳送資訊給 B,
圖三 為 B接收到資訊之後。

兩人可能已經事先透過圖一的方式,交換了傳統密碼學的密碼了
而這密碼會用在傳遞的文件上
(前面有說,公鑰密碼學耗資源,所以用於交換密碼而沒有用來傳輸整份資料)

(圖二)
A把 [公鑰A] 交給可信任的 Certificate Authority(CA)簽發憑證,
之後 CA 會用 [私鑰CA] 加密,成為 [憑證] 送還給 A。
而要送出去的資訊(可能已加密過),
則經過 hash後,成為一組字串,
把這組字串,用 [私鑰A] 加密,成為 [數位簽章]。
最後則把 [憑證]、[公鑰A]、[資訊]、[數位簽章] 一同發送給 B。


(圖三)
B收到 A送來的 [憑證]、[公鑰A]、[資訊]、[數位簽章] 之後,
(圖中用紅色框起來的部份)
就向 CA詢問 [公鑰CA],以此解開憑證,並確認跟 [公鑰A] 一不一樣!
確認 [公鑰A] 正確之後,
就可以用 [公鑰A] 來解密 [數位簽章],得到一份字串,
再將送來的 [資訊] hash看看出來的字串一不一樣。

因為透過了可信任的 CA,
這樣的作法就可以確認資訊有沒有中途經過竄改或更動,
同時也能確認發送者。

希望這簡單的說明能讓大家知道數位簽章跟憑證是什麼,
同時讓大家上網看到 xxx憑證 之類的訊息時不會慌張,呵 ^^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買了書回家卻總是沒讀?這7個方法,讓你養成閱讀習慣!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是老生常談了,建立閱讀的習慣很難,但卻很值得,不是嗎?建立習慣需要時間,但卻有方法,一旦你建立起閱讀的習慣,你的專業知識將會建立的更快,也能夠更快脫穎而出。

1. 睡前固定安排一小時閱讀

人都有惰性,但習慣能幫助我們克服惰性,研究顯示,一旦你養成某種習慣,若是有一天突然不做了,就會感到不習慣。因此,不如安排每天晚上睡覺前的一小時閱讀,而且最好是固定時段,例如晚上11點至12點。

2. 每個月撥一筆錢,固定投資買書

如果你已經有了工作,不妨每個月拿幾千塊的收入買書,例如每個月固定花三千塊買書,書一旦用自己的錢買了,就會有種一定要看完的感覺,畢竟是自己辛苦賺來的。買書是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別吝嗇每個月花一點錢買幾本書來看,它會是最值得的投資。

3. 找朋友互相監督,組讀書會

要克服怠惰的另外一個方式,就是找朋友互相監督,畢竟每個人都需要一些互相扶持的朋友與競爭對手,找幾個朋友組成讀書會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4. 每天早起一小時閱讀

如果睡前一小時安排閱讀一樣,早起一小時閱讀同樣有作用,如果你晚上沒有閱讀的習慣,那麼可以早起一小時閱讀。根據研究,許多成功的人士,都是晨型人,同時,早上的時間,也比較容易專注。
「每天早上叫你起床的是鬧鐘還是夢想?」大量研究顯示,每天習慣早起的人,更容易成功。

5. 中午花20分鐘休息,保留精力

研究顯示,中午休息二十分鐘,晚上會更有精神。如果你是上班族,中午的時間除了吃飯之外,一定要讓自己休息二十分鐘,晚上會更有精神閱讀。除此之外,下午也會更有精神工作,一舉兩得。

6. 訂閱雜誌,每周、每月都有東西讀

訂閱雜誌最棒的好處就是強迫閱讀,例如週刊每週都會寄一本到你家,讓你不閱讀都不行,因此,如果你懶得買書,或是總是有等到自己有更多時間再買書來看的想法,那就訂閱雜誌,那就沒有藉口可以不閱讀了。

7. 從自己感興趣的書開始入門

許多人無法建立起閱讀的習慣,真正的原因不在於他們不喜歡閱讀,而是沒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與方向,如果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興趣,一定會變得更主動學習。因此,不妨先從找出自己的興趣開始,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再從自己喜歡的領域開始買書來看,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閱讀。

熱情消磨殆盡?兩種「征服工作」的方法

熱情消磨殆盡?兩種「征服工作」的方法


資料來源:http://www.read-life.com/2016/06/28/%E7%86%B1%E6%83%85%E6%B6%88%E7%A3%A8%E6%AE%86%E7%9B%A1%EF%BC%9F%E5%85%A9%E7%A8%AE%E3%80%8C%E5%BE%81%E6%9C%8D%E5%B7%A5%E4%BD%9C%E3%80%8D%E7%9A%84%E6%96%B9%E6%B3%95/
awhCbhLqRceCdjcPQUnn_IMG_0249
熱情消磨殆盡?參考兩種「征服工作」的方法
還在上班的時候我一直有個困擾,每天常常不知做了什麼時間就過了,明明工作也不是不認真,一進公司就忙著處理老闆的吩咐、客戶的需求,中途接個電話,同事有突發狀況過去幫個小忙,等到放鬆心情上個網,赫然發現已經下午四點!唉,看來自己的事情又要等到加班時間沒人吵,才能好好做完了。
就這樣每天每天忙著被交代的事,自己想做的東西和對工作的雄心壯志,根本沒時間完成,熱情漸漸被消磨殆盡……
上班都在完成別人的要求?
當時有個前輩告訴我,年輕時他是怎麼「征服」這些工作的:「如果你覺得上班就像有個巨輪在後面追,唯一的方法就是走得比它更快。」
前輩用「滾動式管理」來形容他的方法,告訴我永遠不要只想當下的事情(否則永遠都在救火),要多想後面好幾步棋,有時甚至想得比老闆更遠。舉例來說,當月業績當然不是當月才苦惱,你一月就要盤算六月的客戶,二月就要撥時間處理七月會有的案子,提前把老闆可能會交代的任務打點好,等老闆開口,你早就準備好怎麼做完了。
這位前輩上班時永遠走在巨輪前面,輕鬆處理工作之外,還有餘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反正老闆的要求他都做完了,當然可以提出有自己創意的工作,讓上班變得不無聊。
但不知是資質太駑頓,還是難以被工作的框架馴化,我曾試圖用前輩的方法來征服工作,最後卻被工作征服(差點像那首歌唱的一樣「切斷了所有退路~」)。隨著職位爬升,我要處理的任務愈來愈雜,要顧及的同事愈來愈多,要支援的範圍也愈來愈大,我永遠追不上那個巨輪,無法在優先順序中把自己想完成的事情提前,而是不斷有組織的需求壓在前面。
就像拼錯的拼圖一樣,我好像無法嵌合到工作需求裡,上班愈來愈像為人作嫁,陷入了更廣大的迷茫。最後我離開了工作,去當一個自由接案的獨立工作者。
跑在「上班的巨輪」之前,才有餘裕改造它
那時我開始想,為什麼每個工作都是「因事設人」,而不能「因人設事」呢?我們都是因應職務的要求,而去做那份工作的,業務、行政、研發、技術員……每個人上班都要去完成一份給定的需求,把自己套進那個職位的形狀,所以叫「因事設人」。
然而身為工作者,我理想中的型態卻是「因人設事」,不是因應職位的需求,而是讓職務因應我的專長與弱點,讓我可以發揮強項幫助別人,也能找人來互補我的缺點,當我有放開手腳去事的機會,才能把我的工作性能發揮到極致啊!
想想看,如果有個公司不是找人來應徵業務員、技術工、形成總機、研發助理;而是集合一群人,因應每個人的專長去產生某項工作、某個職位,上班肯定不會那麼消磨人心吧!可是實際上,除了某些集體協作(例如維基百科)案例之外,一般公司組織不可能如此運作。
加入公司,一方面被職務的框架限制,但另一方面也享受公司提供的資源,能完成個人做不到的事,比如資金規模更大的案子、客戶範圍更廣的服務等等,是一種等價交換。要在組織裡待得久,最好是能夠調和個人目標和公司目標,如果兩者一致,就不會有什麼「無法嵌入」的問題。
就像那位前輩,最後爬到公司高層當上老闆,開始有時間、有權力把工作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免除「上班無法自我實現」的困擾,征服了工作。
創造自己的工作之輪,推它往前跑
而我選擇另一條征服工作的途徑:離開組織給的職位,創造自己的工作。由於我是nobody,不可能有組織「人因設事」給我自由做事的空間,如果想讓工作配合我,就不能往組織裡鑽,最好是提出自己能做的事,設法說服別人埋單讓我做,而我也能結合工作與自我實現。
身為一個獨立工作者,我必須清楚自己的專長與能耐(我能做什麼),設法了解他人的需求(別人要什麼),也得想辦法匯集資源、和不同的人溝通合作(如何才能做到),一面接案養活自己,也向別人提案。我不敢說自己已經成功,但目前正靠這樣的能力存活中。
前輩和我都是在工作中追求自我實現的人,只是兩人做法不同。他加速跑在「上班巨輪」之前,融入公司職位,還把職位改造成想要的模樣;而我則是被上班的巨輪輾過後,想辦法打造自己的工作之輪(雖然還很小),在後面推它前進,設法讓它愈滾愈大。
現代社會,只把工作當賺錢的人愈來愈少,能在工作裡得到自我實現不是更好嗎?這裡整理了兩種征服工作的方法,不過肯定還有第三種以上,等你去發現。

「自學」與「自教」

「自學」與「自教」

資料來源:http://smalltalk.xdite.net/posts/773510-self-learn-and-self-teach
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當你上網 google 一下有關於美國關於「自學技巧」的主題時,一定會發現一件事。就是有關於「自學」這個字,他們用的是 "self-teach",而非 "self-learn"。
是「self-teach」而不是「self-learn」,這件事很有趣對吧?

所謂「學習」技巧,其實是「自教」技巧

美國人其實形容得很精確,所謂學習這件事,一定是「自教」的。更坦白的說,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教會」別人一項技能。
更精確地來說,一般人只能「示範」自己怎麼做,然後讓別人「自己教會自己」。
而越好以及越有名的老師,其實能力勝在如何將一門技術,把「腦波對接門檻」修正到「常人能夠感應」。然後對方「以自己的已知教會自己」。
不信的話,你看市面上你身邊暗自鄙棄的一堆學習失敗的例子,你是不是這樣形容他們的:
  • 被動
  • 等著別人幫自己解答
  • 依賴
  • 不用大腦
是不是?
因為如果你都不想「教」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學得起來的。因為你打從心底就覺得「那是別人的責任」....。

「學霸」其實是精通「自教方式」

「學習」( 精確地來說是「自教」)是這樣一回事,用你自己獨特的方法,拆解出精髓,教會自己。
所以看看這社會上的「學霸」都是這樣一種類型的,很了解一門領悟,然後迅速學會第二門、第三門、第四門。他們簡直強到無法無天,下課你都想揍他了....

活在自己的世界,有可能難以學會「自教」進入新領域

但是看到這裡你也別氣餒,還有一種學習失敗的例子是被這樣形容的:
  • 活在自己的世界...
這種人連給一般正常人都不可能出錯的 Step by Step 指南,他都可能瘋狂出錯。你跟他說別跳教程,他還堅持他沒有跳教程。或者是他堅持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學。然後你只能在旁邊嘆息....
是有這種人。不過這種人也有例外。
他「不一定」是「廢人」。
甚至他有可能是某個領域超群的「達人」。就因為他之前的方法太有效了,他不願意放下自己「過往教自己的方式」,所以他根本在新的領域練不起來。
有可能你只是「之前太成功了而已」...

所謂「自教」技巧,其實是「模仿」技巧

再講個給你開腦洞的。我講幾個例子,你聽聽:
  • 古人云:「學習常保赤子之心」
  • 小孩子「學習能力」特別強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小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
我接著要講的事是:「自教」技巧,說穿了就是「模仿」技巧。

神童其實是極罕見的,又或者根本不存在神童...

相信你應該見過很多「神童」,或者爸媽小時候說你小時候也是個「神童」,只是長大不知道為什麼變歪了...
但事實上「神童」哪有那麼多呢?絕大多數的 case 是小朋友模仿能力特別強,素質適合的就 100% clone 老師 了。
但這些小朋友,你要他講「學習理論」他還講不出來呢?
我爸曾經說過我小時候是個英文天才,我也依稀記得我小時候曾經一度英文說的之流利,還得過英文演講比賽獎牌。但知道我中學時最差的是哪一科嗎?就是英文.....
那時候我還一度回去翻我七歲時的英文課本,哇操,超多字我都不懂的,竟然還可以流利並且演講...。真是見鬼了。現在想想,哪有什麼神奇的呢?就是小時候模仿能力特強,肌肉記憶能力特強而已。
成人好的「自教方式」是這樣的:
  • 完全模仿老師做的
  • 然後你試圖去修改,然後吃屎了
  • 再去了解為什麼
  • 你了解了運作原理後,整理出來
  • 示範給其他人,聽取回饋
當然你可以不認可我講這是「好的自教模式」。
但我講講你可能會認同的「沒有效率的自教模式」,通常是你唾棄的「學習效率極低的新手」:
  • 看很多理論,但是不急著動手做
  • 買很多新手都看不懂的大師書籍,堅持按照自己的步調學
  • 還沒學會爬就急著飛
  • 老是問一些以他智商根本無法理解的問題,講解了他還聽不懂,簡直浪費我的時間
  • 連問題都無法清楚表達
  • 走很多彎路
是吧。你討厭這樣的人,對吧。那當你不用「好的自教模式」學習,是怎麼樣學的呢?
是吧。被雷打中了對吧。我就不糗你了。

好的技術公司,其實是充滿了「大量的好的例子」可以「模仿」

為什麼人人在挑工作時,都喜歡去某領域是大牛,或公司裡面有大牛的公司呢?傳說中朋友只要進這樣的公司,功力就會三級跳呢?
沒為什麼,就是因為這個公司累積了大量的例子,或充滿練習大量例子的機會。甚至是你就可以直接拿到大牛寫的程式或示範的成果,照著改,按照他們做事的思維,少走非常多彎路。
但遺憾的是一些「被動的」「學習型人格」者。認為「學」(所謂的坐在教室學)才是真正的學習方式,
認為這些公司一定是有很好的「人才培訓機制」,然後進去後才大失所望,發現「上班都是在工作,沒有學習時間」,失去進來這間公司「學習」的目的後,愛做不做的,最後被開了...。
有趣的是,聽聽這些被開除的人的上司的評語說些什麼:「這些人給他們學習的機會,都糟蹋了,不知道在幹什麼」。

總結

所以我總結這一篇真正想要講的東西吧。
很多人一直在吵:
  • 是否學一個東西該不該自學?
  • 學程式該不該自學?
  • 你該不該付費去學習?
  • 學東西怎麼樣才是有效率的方式?
其實 「自學」與「付費學習」對於「樂於自教」的人,根本上就不衝突。
所謂「付費學習」,說出了就是在買三件事
  • 模仿的「機會」
  • 模仿 example
  • 老師為了要能夠「降低你自教門檻」所做的心力。
而人人都應該做的是,養成「有效的自教能力」。而非沈迷於「學習」。

想出去先讓自己出類拔萃吧

來源ptt

大家都看過灌籃高手吧? (沒看過的快點去看)

澤北和流川,最後都離開日本去美國了,

但在離開之前,他們做了什麼?

想辦法證明自己是日本頂尖,甚至是最強的球員。


而不是覺得日本太小了,我看不上眼啦,

所以就算沒天分,也總是偷懶不練習,

鬥牛連晴子都打不贏,只能當萬年板凳,然後滿腦子想著:

等我去美國挑戰NBA,再好好認真練習就可以了,

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起碼我努力過了,

在那邊生活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


同理,想出國的也有兩種人。


一種是在某個領域做到頂尖,覺得台灣學不到東西或者找不到對手了,

所以想去更厲害的地方,精進甚至挑戰自己的能力;

另一種則是這輩子都得過且過,被困在自己的舒適圈裡,

但又不願意愚公移山,長年的努力慢慢改變自己,

所以幻想靠著出國能一步登天,把自己乏善可陳的人生重置。


而這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後者的言論會很空泛,

或許他會用一些話術包裝,把出國講的浪漫又壯闊,

但仔細檢視他們的核心概念,卻會發現到底有多麼的可笑......


因為你會發現,他們講了半天,

最寶貴的收穫就是生活經驗,

千里迢迢去了一個國家,卻只能帶走他們最沒價值的東西,

也就是每個當地人都擁有的生活經驗。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生活是辛苦且困難的,

可是關於生活的學習,應該是0~18歲的事情,

18歲以後,你該學的就不是生活了,

而是應該找到自己的志業,努力在那個領域出類拔萃。


所以當你成年了以後,還特地跑到遙遠的國家,

讓食衣住行育樂,用掉了你大部分的努力,

甚至變成你號稱最寶貴的經驗時,那這樣的成長其實是徒勞無功的。


因為你並不是在往上堆疊,朝出類拔萃邁進,

你只是砍掉重練,重新學習那些對於當地人來說,

18歲以前就該學會的事情。


RPG的概念來說,別的玩家練了一隻30等的戰士,

而你花相同的時間,練了一隻18等的法師,和一隻13等牧師,

然後沾沾自喜的認為18+13>30,我這隻13等的牧師好珍貴啊~


但真要PK的話,你不管開18等的法師或13等的牧師,

都只有被30等戰士秒殺的分,因為等級的差距就是擺在哪裡,

人家衝過了好幾個18歲後的撞牆期,你還在新手的蜜月期。


當然對於某些人來說,出國是更上一層樓的必經歷程,

比如出國學更新的技術,或者是拿「高專業性」的學位,

但對於這些人來說,生活經驗的學習乃是必要之惡,不得不耗損得時間成本,

他們絕對不會整天拿來說嘴,講成是人生最最珍貴的經驗。



以上一點想法,大家參考看看。

我的自學路:克服安逸與惰性的唯一途徑,就在於把學習養成習慣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03/03/how-can-i-insist-on-self-study/
3967606805_47a7e66509_z
《TO 導讀》:中國果殼網調查「2015 最受歡迎線上課程大盤點」前兩名,都是台大呂世浩老師所開設歷史課,足見開放式課程跨越空間與時間限制,傳播學問的無限可能。然而,在知識獲得門檻大幅降低的現代,看似有心就能接觸的開放式課程,下班後卻是怎麼也沒有動力打開,往往讓人懷疑是不是自己太懶惰,不適合經濟實惠的自學管道?本文作者 Anya 在分享自學心得之餘,也分享自學目的、課程選擇,以及能持續堅持自學的方法(實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言思》(ID:jingyansi8),這是一個分享學習心得,推薦個人所愛的公眾號,有時嚴肅、有時歡快。當你沒有目標的時候,學習吧,你會找到你的燈塔。以下由作者第一人稱描述寫作。
這一年,我無意中知道 MOOC 網站,才發現原來網路上還有那麼多來自世界各地各所名校的免費課程。相見恨晚,大概就是我當時的心情吧。我今年通過 MOOC 等課程平臺完成的課程,那些中途放棄或推遲的課程不在列:
效率類:
歷史類:
廣告
寫作類:
哲學相關:
  • 自學的初衷
每個人學習的理由各不相同,我當初的想法很簡單:
 1. 為了提升英語水準
因為工作需要,我一直都在跌跌撞撞、斷斷續續地學習英語。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英語爛到看紐約時報就像看天書,直到現在我都記得那種文盲般的挫敗感。中間省略一段空轉鬼打牆過程。直到後來系統地學了口譯與筆譯的網路課程,再加上大量實戰經驗,終於我的英語水準有所提升。用武俠術語來說,就是有一種打通了任督二脈的感覺。
640
打通任督二脈並不等於武功蓋世,恰恰相反,它只是練習高級功夫的基礎,剛剛入門而已。但有了這個基礎,就像有點內功,再學各種招式就會簡單得多。那個時候,我決定學點其他功夫,而 MOOC 就好像是一個江湖,這裡有很多個門派,每一個課程就是一本武功秘笈,每一本秘笈都能極大地增強功力。於是,從《Learning How to Learn》開始,由此我開啟了刷課練功的征程。因為要一起練英文,所以我選的課程大部分都是英文授課,分享一點經驗:
如果真想提高英語,就別看字幕;
如果實在聽不懂,要看也只看英文字幕;
如果連看英文字幕都很困難,那這門課對你太難了,建議換一門難度低一點的。
詞彙量低於三五千的孩子,學習《English Composition I》這門課可能會感覺吃力,學習《Crafting an Effective Writer: Tools of the Trade(Fundamental English Writing)》這門課的話則會相對難度適中一些。
2. 為了解決一些很實際的困惑
明明生活順遂,為什麼不開心?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特別焦慮,我不明白明明工作穩定、生活順遂,為什麼還是不開心?我問過朋友,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於是我決定自己為自己診治,這也是我學習積極心理學的原因。後來證明,我當初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學完這個課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為什麼執行能力差?喜歡拖延?
這是我在 mooc 上學習的第一個課程,這個課程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角度,瞭解拖延的原因,以及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對抗拖延症。
如何有效的利用時間?提高效率?
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習一些基本的時間管理方法,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幫助。《Get Organized: How to be a Together Teacher》這個課程非常簡短,裡面介紹的一些實用表格我也一直在使用,也繼續摸索適合自己的格式。
  • 自學學什麼?
之前有朋友問我,你最近都在網上學些什麼,我說歷史和哲學。她很是意外地說,你怎麼不學些有用的,我還以為你學的是跟工作相關的東西呢。朋友的話讓我深思,在她看來學心理學和歷史是沒用的,因為這些課程對升遷加薪沒什麼用,花那麼多時間,還不如學門職業技能實在。關於這點,我是這麼認為的:
1. 有用 VS 沒用
有很多人問我,平時用英語的機會很少,學英語有沒有用?其實,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學英語?我覺得這個動機很重要,否則,你根本學不下去。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我認識一位前輩,大學學的是科技英語,畢業後分配到政府工作。他是他們單位唯一一個堅持每天學習外語的人,周圍人都笑他,有現成翻譯不用,幹嘛自己學。直到工作十幾年後,中國使館招募駐外大使,他從上千人中脫穎而出,人生軌跡也由此改變。
所以,有沒有用,取決於你自己怎麼看,取決於你為什麼要學。有句廣告詞說得很好,「每個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難攀越的山,其實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只要學習,總會有收穫。很多時候,學習就是個累積的過程,不僅是學英語,學其他東西也是一樣的。
2. 需要 VS 喜歡
我們學習大部分是出於兩個目的:需要,或者喜歡。二者在效果上,很難衡量,但在持久性上,卻有顯著不同。出於實際需要學習,大多是為了解決一些眼下的問題,比如為了考試、為了解惑、為了加薪等。但是這樣的學習很難持久,就像吃藥一樣,病好了就不再吃藥。就算接下來的補藥對身體有好處,但需求已經不那麼迫切了。
為了愛好學習則沒有那麼強的功利性,就像追求自己喜歡的人,未必是一定要得到那個人,也不是為了經濟上的企圖,就是喜歡,就是想努力接近她,不計成本,經年累月,樂此不疲。因此,在我看來,與其問「我應該學什麼?」,不如問「我喜歡學什麼?」、「我想學什麼?」。
3.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怎麼辦?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時候,只有一個方法—嘗試。這和超市的試吃是一個道理,先嘗嘗,口味對了,那就對了,口味不對,換下一個。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一開始也沒有很強的方向性。只是先學一些覺得很實用,很感興趣的課程,再慢慢發現原來學習 A 還要知道 B,學習 B 還需要瞭解 C,為了更好的學習 A,其實我應該先學好 B 和 C…就這樣找到自己的方向,知道要學什麼,按什麼順序。所以,不要想太多,先學了再說。基本上你能堅持學下去的,就是你比較感興趣的。
  • 自學怎麼學?
1. . 招式還是內功?
我覺得學習就跟練功一樣,分兩種:一種是練內功,一種是練招式。招式,淺顯易學,上手快,見效快;內功,則聚沙成塔,曠日持久,進展緩慢。武功要想登峰造極則必須內外兼修,內功要深厚,招式要精通。但是,天下武功種類眾多,包羅萬象,一個人窮極一生,真正能精通的也不過幾種,所以有些功夫學些招式就可以,有些功夫則需要苦練內功。
具體來說,以我自己為例,像時間管理、《學習困難科目的實用思考方法》這種實用類的課程,我把它歸為招式類,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實用技巧即可,不用深入。而歷史類、哲學類的課程我比較感興趣,則投入的時間更多,學習得也相對深一些,這些屬於內功。
2. 學習方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同樣一個課程,不同的人學習,收穫也會不一樣。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學完一個課程要問自己四個問題:
What——這個課講了什麼?
How——這個課是如何講的?
Critique——你同意課程中的觀點嗎?
Reflection——對你的生活有什麼用?
回答這些問題會助於將知識系統化,將各個知識塊有條理的組織起來。 前兩個問題層次比較淺顯,認真聽課基本上都能回答上來。而人與人之間水準的差別往往表現在後兩個問題,它直接反映你的思考。我認為學課程和閱讀的方法是相通的,對於這四個問題的詳細解釋,可以參看我之前的文章《讀書不是為了記住,這樣讀收穫更多》。
  • 如何堅持自學?
自學是件苦悶的事情,它要佔用你原本可以用來娛樂的時間。
為什麼別人看電視的時候,你要聽課?
為什麼別人刷網頁的時候,你要讀書?
為什麼別人逛淘寶的時候,你要寫筆記?
為什麼別人玩遊戲的時候,你要查資料?
為什麼一個人願意在下班後每天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坐在書桌前學習?
所以自學最難的地方既不是學什麼,也不是怎麼學,而是怎麼堅持,因為你要不斷地和自己的惰性做鬥爭,和各種各樣的誘惑做鬥爭,和輕鬆舒服的安逸做鬥爭。這麼難,怎麼辦?
方法只有一個——養成習慣。是的,習慣。
學生時代,我一直很喜歡寫作。工作後,這個愛好就擱置了。直到從今年開始,我又重新開始學習寫作課程、加入寫作訓練營、堅持分享自己的讀書筆記、學習體會,並一直堅持到現在。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從小就有寫日記的習慣,學生時代大大小小的日記本有幾十本,儘管工作後這個習慣就慢慢放棄了,但是一種熱愛一旦養成習慣,就容易順著這種慣性堅持下去。很多人很難做到每天學習,卻可以很輕鬆地堅持每天刷牙。為什麼?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畢業很多年後,我才終於明白為什麼當年那些資優生可以天天學習,我卻做不到的原因了。學習對人家來說就像刷牙一樣自然啊!
  • 為什麼一定要自學?
這一點放在最後講,是因為我認為自學最大的意義就是投資未來的自己。如果說有什麼投資是只賺不賠的話,那麼自學無疑就是這樣的投資。而且,這項投資越早越好,它會為你帶來這樣一些收益:
1. 解鎖加速學習的技能
自學,未必能夠給你帶來好的工作、好的運氣、好的報酬。但是,學習到一定程度,你會解鎖一個關鍵技能:融會貫通,之後你的學習速度就會呈幾何增長。
6401
根據 Barbara Oakley 教授的觀點,我們的知識是壓縮成「塊」(chunk)的,每個塊都有固定的神經回路,某個塊用得越頻繁,那一部分的神經回路就會越牢固,就像小路越走越平坦一樣。而我們學習新知識時,神經會自發地選擇那些平坦的路徑,也就是會與已有的知識塊進行連接,這個過程被稱為「融會貫通」或「觸類旁通」(transfer)。所以,當你的知識塊越來越多,體積越來越大之後,後面學習新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容易。有人說,學習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加速度,原理就是在這裡。
更重要的是,原有的知識塊很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連接,帶來驚喜。每個人都看到蘋果落地,卻只有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這種頓悟其實就是融會貫通的意外成果。
2. 獲得階梯式的成長
想起一個笑話:一個人跑去問老闆「我都有十年工作經驗了,為什麼您還不幫我加薪?」,老闆回答說「你是有十年工作經驗呢,還是把一年工作經驗用了十年?」 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工作的前幾年往往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時期,當你一切都能得心應手、熟悉應對時,很容易進入一種平和的溫水煮青蛙的時期。
當一個人的學習曲線開始趨平的時候,要特別小心,這其實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誰都喜歡安逸,可是安逸的後果就是一年的工作經驗一不小心就用了十年。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持續不斷的學習。
3. 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知乎有一個問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題主問:你在知乎上究竟學會了什麼?
其中最高票的回答是這樣的:小時候不努力學習, 長大了就只能給別人點贊。一句話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坎。不多解釋,你們懂的。
  • 總結
這一年對我來說,是收穫頗豐的一年。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其實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改進,以及學習認識的提高。寫到這裡,突然覺得好心酸,為什麼我 20 歲的時候,不懂得這些呢?或許,人的一生總是要走些彎路的吧。這種時候,大概也只能看開點。即使現在起步晚了,我還是想說:趁著年輕趕緊學習吧!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靜言思」授權刊登轉載,原文標題 〈下班後,堅持自學有多難?〉,作者/Anya,圖片來源: danisabella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切忌!!女生千萬不要練這個動作,胸真的會變大!

切忌!!女生千萬不要練這個動作,胸真的會變大!

文章來源 : http://thehealther.com/doc172808/2335
可以說,女生練俯臥撐會有豐胸的效果。我們都知道俯臥撐主要鍛煉胸部肌肉,沒有鍛煉的女生胸肌是薄薄的一層。胸肌變大以後,相當於[乳.房]內側加了一塊胸墊,[乳.房]整體高度高了。

當然女生對胸部肌肉的鍛煉,不僅僅提高胸部肌肉質量,以及增加胸部肌肉含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給胸部強有力的支持,讓胸部更堅挺、更好看。
如果說女生正常鍛煉後感到胸部縮水,那有可能是進行過度的有氧運動或胸部下垂所導致等。女生健身怎樣避免胸部下垂,請點擊閱讀《女生健身,不想胸下垂的看過來》這篇文章。
現實中很多女生一個俯臥撐都不了,那接下來推薦一套俯臥撐練習教程,教你怎樣一點點完成標準的俯臥撐。
步驟1:撐牆俯臥撐
這樣的俯臥撐相信每一位女生都能做,做這個俯臥撐的要點是,練習的過程中要慢,不要求快。建議一次能做20-30次左右即為過關。

步驟2:跪姿俯臥撐
這種俯臥撐同樣要求在練習的過程中動作要慢,雙腳交叉跪姿,雙手間距寬與肩。
步驟3:上斜俯臥撐
有了以上基礎後,再做上斜俯臥撐,雙腳與地面的角度比雙手撐牆的俯臥撐角度要小,近似於標準俯臥撐。如果能做將這個動作做好,標準俯臥撐基礎也能完成。
步驟4:標準俯臥撐
完成以上動作後,相信做標準的俯臥撐應該就不是問題了。
步驟5:下斜俯臥撐
實力更強的妹子可以挑戰下斜俯臥撐,腳高手臂這種,雙腳放在高位做俯臥撐。
步驟6:單手俯臥撐
想要更高挑戰的妹子,在完成以上動作的基礎上可以挑戰這個單手俯臥撐。